駐美記者警告你 別送小孩到美國念書 - 美國
By Carol
at 2016-05-26T01:00
at 2016-05-26T01:00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EijiHoba (我要好工作)》之銘言:
: 駐美記者警告你 別送小孩到美國念書
: 2016年05月23日11:30
: 有個美國護照、到美國念書真的比較好嗎?一名資深駐美記者告訴你,現實恐怕不是你所想像的如此美好。
: 著名資深駐美特派記者范琪斐,出版新書「買槍,養馬,呼大麻──范琪斐的美國時間」,將自己長期觀察臺美兩地文化差異,寫在書中由時報文化出版,商業周刊網站節錄部分內容上網。
: 范琪斐在書摘中提到,很多人直覺覺得美國受教育便宜又好,但這想法完全錯誤,「便宜」很難,「好」則不一定。她指出,美國義務教育從5歲開始,之前孩子得送托兒所,價錢每個月1500到3500美金(約4萬5千元到10萬5千元台幣)不等,金額驚人。孩子上小學後,雖然公立學校學費全免,但美國公校教育品質參差不齊,家長又得為了學校煩惱,絞盡腦汁把孩子送進好學區內,且這不是單單用錢就能解決。
: 好不容易上了滿意的學校,但美國公立校經費緊繃,動輒要家長捐款,課後還要上才藝課,基本上一分鐘1美元,以每周3小時來算,每個月要花720美金(約21600元台幣)。范琪斐坦言「我都為那些有點小積蓄就為孩子移民來美的中年父母捏了一把冷汗。」「因為小積蓄在美國叫作微積蓄,光健保現在一個月就要一個人600美金左右,小積蓄很快就燒光了,美國是非常嚴酷的資本主義社會,沒有錢,在這個社會裡,很容易就會掉到社會的底層,真的對孩子的未來比較好嗎?」
: 她也建議,到美國上大學其實年紀較適當,因為高中就來美國,孩子很容易因為語言障礙被霸凌,並且會有強烈的孤單感。(即時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life/20160523/868307
: 想請問在美國工作的各位,上述的報道可信度有幾成?
我與幾十個0-20歲之間來美國念書的人聊過
也對於語言學習及國家文化認同做了一番研究
這個問題蠻複雜
先做幾個基本假設 假設
1. 父母的彈性很大 有足夠金錢與能力可以在任何時間在台美之間轉換工作
2. 讓小孩好 除了學業能力 還有跨國文化能力
3. 顧及小孩與父母之間的文化隔閡不要太多 有些亞洲價值觀
那最好的方法是0-10歲在美國 11-18在台灣 >19以後到美國
會有這個說法是
1. 美國對於托育的保障較好 包括產假等等
小孩的成長空間 如遊樂園 戶外等也大且方便得多
2. 人在10歲以前有母語學習能力 這是一種本能
人的頭腦在11歲以後會逐漸失去這種本能 把資源投注在其他的發展上
(詳情請參考哈佛大學 Steven Pinker 的語言本能 心智地圖這兩本書)
所以在10歲以前 小孩在美國 可以習得雙語的能力
從父母學得中文 從學校老師同儕學得英文
這與我們小時候學台語客語一樣 即使我現在台語比英語差多了
很多可以用英語說的話根本台語不會說
但台語還是我的母語 而英語再強也不是
那種母語的熟悉感是無法取代的
當小孩在10歲以前順利把英語變為母語 即使之後數年數十年他都沒在用
之後要用再補強也非常容易
因為語感存在
3. 11-18歲 就是一般來說的青春期 是人的價值觀與文化認同養成期間
如果你想要你與小孩的文化不斷掉
希望小孩之後不會成為有著令人厭惡的ABC文化
希望小孩不會在你花了畢生積蓄栽培後 拍拍屁股說 "Uncle Sam will take
care of your retirement."
希望小孩不會因為你是 FOB(Fresh off boat) 就看不起你
希望小孩不要變成一個鄙視亞洲 鄙視台灣文化的老美
希望小孩可以在最大的中文與英文文化圈都悠遊自在
那青春期把小孩帶回亞洲撫養長大 是比較好的選擇
他會成為台灣人 新加坡人 香港人 中國人 而非自以為自己是老美
這個對於男孩尤其重要 因為亞裔男在美國是最慘的
在找對象來說 吃鱉的超級多 所以必須為他們留有回台回亞的準備
但亞裔女則完全相反 是最好的 可以看看 Mark Zuckberg 彭博等人的太太
你絕不可能想像 Holmes, Sandberg會找亞裔男為老公
4. 如果小孩爭氣 18歲以後的大學生活要在美國
因為人家評價你到底是不是哈佛人 耶魯人 是看你大學在哪裡唸的
研究所洗白 除了少數之外 沒有太大用處
在亞洲即使台大北大清大中文大 乃至東大等 比起美國一流學校還是有差距
--
: 駐美記者警告你 別送小孩到美國念書
: 2016年05月23日11:30
: 有個美國護照、到美國念書真的比較好嗎?一名資深駐美記者告訴你,現實恐怕不是你所想像的如此美好。
: 著名資深駐美特派記者范琪斐,出版新書「買槍,養馬,呼大麻──范琪斐的美國時間」,將自己長期觀察臺美兩地文化差異,寫在書中由時報文化出版,商業周刊網站節錄部分內容上網。
: 范琪斐在書摘中提到,很多人直覺覺得美國受教育便宜又好,但這想法完全錯誤,「便宜」很難,「好」則不一定。她指出,美國義務教育從5歲開始,之前孩子得送托兒所,價錢每個月1500到3500美金(約4萬5千元到10萬5千元台幣)不等,金額驚人。孩子上小學後,雖然公立學校學費全免,但美國公校教育品質參差不齊,家長又得為了學校煩惱,絞盡腦汁把孩子送進好學區內,且這不是單單用錢就能解決。
: 好不容易上了滿意的學校,但美國公立校經費緊繃,動輒要家長捐款,課後還要上才藝課,基本上一分鐘1美元,以每周3小時來算,每個月要花720美金(約21600元台幣)。范琪斐坦言「我都為那些有點小積蓄就為孩子移民來美的中年父母捏了一把冷汗。」「因為小積蓄在美國叫作微積蓄,光健保現在一個月就要一個人600美金左右,小積蓄很快就燒光了,美國是非常嚴酷的資本主義社會,沒有錢,在這個社會裡,很容易就會掉到社會的底層,真的對孩子的未來比較好嗎?」
: 她也建議,到美國上大學其實年紀較適當,因為高中就來美國,孩子很容易因為語言障礙被霸凌,並且會有強烈的孤單感。(即時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life/20160523/868307
: 想請問在美國工作的各位,上述的報道可信度有幾成?
我與幾十個0-20歲之間來美國念書的人聊過
也對於語言學習及國家文化認同做了一番研究
這個問題蠻複雜
先做幾個基本假設 假設
1. 父母的彈性很大 有足夠金錢與能力可以在任何時間在台美之間轉換工作
2. 讓小孩好 除了學業能力 還有跨國文化能力
3. 顧及小孩與父母之間的文化隔閡不要太多 有些亞洲價值觀
那最好的方法是0-10歲在美國 11-18在台灣 >19以後到美國
會有這個說法是
1. 美國對於托育的保障較好 包括產假等等
小孩的成長空間 如遊樂園 戶外等也大且方便得多
2. 人在10歲以前有母語學習能力 這是一種本能
人的頭腦在11歲以後會逐漸失去這種本能 把資源投注在其他的發展上
(詳情請參考哈佛大學 Steven Pinker 的語言本能 心智地圖這兩本書)
所以在10歲以前 小孩在美國 可以習得雙語的能力
從父母學得中文 從學校老師同儕學得英文
這與我們小時候學台語客語一樣 即使我現在台語比英語差多了
很多可以用英語說的話根本台語不會說
但台語還是我的母語 而英語再強也不是
那種母語的熟悉感是無法取代的
當小孩在10歲以前順利把英語變為母語 即使之後數年數十年他都沒在用
之後要用再補強也非常容易
因為語感存在
3. 11-18歲 就是一般來說的青春期 是人的價值觀與文化認同養成期間
如果你想要你與小孩的文化不斷掉
希望小孩之後不會成為有著令人厭惡的ABC文化
希望小孩不會在你花了畢生積蓄栽培後 拍拍屁股說 "Uncle Sam will take
care of your retirement."
希望小孩不會因為你是 FOB(Fresh off boat) 就看不起你
希望小孩不要變成一個鄙視亞洲 鄙視台灣文化的老美
希望小孩可以在最大的中文與英文文化圈都悠遊自在
那青春期把小孩帶回亞洲撫養長大 是比較好的選擇
他會成為台灣人 新加坡人 香港人 中國人 而非自以為自己是老美
這個對於男孩尤其重要 因為亞裔男在美國是最慘的
在找對象來說 吃鱉的超級多 所以必須為他們留有回台回亞的準備
但亞裔女則完全相反 是最好的 可以看看 Mark Zuckberg 彭博等人的太太
你絕不可能想像 Holmes, Sandberg會找亞裔男為老公
4. 如果小孩爭氣 18歲以後的大學生活要在美國
因為人家評價你到底是不是哈佛人 耶魯人 是看你大學在哪裡唸的
研究所洗白 除了少數之外 沒有太大用處
在亞洲即使台大北大清大中文大 乃至東大等 比起美國一流學校還是有差距
--
Tags:
美國
All Comments
By Kumar
at 2016-05-28T13:57
at 2016-05-28T13:57
By Joe
at 2016-05-31T21:18
at 2016-05-31T21:18
By Caitlin
at 2016-06-04T09:56
at 2016-06-04T09:56
By Heather
at 2016-06-06T14:10
at 2016-06-06T14:10
By Harry
at 2016-06-08T20:26
at 2016-06-08T20:26
By Lauren
at 2016-06-08T23:32
at 2016-06-08T23:32
By Callum
at 2016-06-11T06:46
at 2016-06-11T06:46
By Noah
at 2016-06-15T22:45
at 2016-06-15T22:45
By Ida
at 2016-06-20T04:57
at 2016-06-20T04:57
By Hedda
at 2016-06-21T07:32
at 2016-06-21T07:32
By Caroline
at 2016-06-24T11:42
at 2016-06-24T11:42
By Robert
at 2016-06-25T18:26
at 2016-06-25T18:26
By Gilbert
at 2016-06-27T21:49
at 2016-06-27T21:49
By Annie
at 2016-06-28T20:31
at 2016-06-28T20:31
By Blanche
at 2016-06-29T03:15
at 2016-06-29T03:15
By Hedy
at 2016-07-03T08:28
at 2016-07-03T08:28
By Queena
at 2016-07-07T10:28
at 2016-07-07T10:28
By Damian
at 2016-07-11T12:48
at 2016-07-11T12:48
By Elizabeth
at 2016-07-13T18:33
at 2016-07-13T18:33
By Ivy
at 2016-07-15T10:34
at 2016-07-15T10:34
By Gilbert
at 2016-07-17T05:48
at 2016-07-17T05:48
By Tom
at 2016-07-18T12:32
at 2016-07-18T12:32
By Sandy
at 2016-07-22T17:59
at 2016-07-22T17:59
By Carol
at 2016-07-24T21:54
at 2016-07-24T21:54
By Ula
at 2016-07-26T18:14
at 2016-07-26T18:14
By Jacky
at 2016-07-28T22:27
at 2016-07-28T22:27
By Agatha
at 2016-07-31T06:49
at 2016-07-31T06:49
By Wallis
at 2016-08-01T17:27
at 2016-08-01T17:27
By Jake
at 2016-08-03T13:03
at 2016-08-03T13:03
By Una
at 2016-08-06T13:51
at 2016-08-06T13:51
By Carol
at 2016-08-09T16:47
at 2016-08-09T16:47
By Zanna
at 2016-08-10T20:14
at 2016-08-10T20:14
By Madame
at 2016-08-14T10:10
at 2016-08-14T10:10
By Emily
at 2016-08-14T13:15
at 2016-08-14T13:15
By Valerie
at 2016-08-19T09:55
at 2016-08-19T09:55
By Kelly
at 2016-08-19T22:06
at 2016-08-19T22:06
By Delia
at 2016-08-23T22:45
at 2016-08-23T22:45
By Franklin
at 2016-08-27T18:10
at 2016-08-27T18:10
By Olga
at 2016-09-01T07:24
at 2016-09-01T07:24
By Barb Cronin
at 2016-09-03T18:20
at 2016-09-03T18:20
By Joseph
at 2016-09-03T23:53
at 2016-09-03T23:53
By Edwina
at 2016-09-04T18:45
at 2016-09-04T18:45
By Callum
at 2016-09-08T15:52
at 2016-09-08T15:52
By Mia
at 2016-09-10T02:50
at 2016-09-10T02:50
By Olga
at 2016-09-11T03:45
at 2016-09-11T03:45
By Quanna
at 2016-09-15T14:17
at 2016-09-15T14:17
By Edith
at 2016-09-18T19:06
at 2016-09-18T19:06
By Gilbert
at 2016-09-21T19:13
at 2016-09-21T19:13
By Andrew
at 2016-09-25T13:07
at 2016-09-25T13:07
By Agnes
at 2016-09-29T20:37
at 2016-09-29T20:37
By Bethany
at 2016-10-03T09:09
at 2016-10-03T09:09
By Irma
at 2016-10-03T16:28
at 2016-10-03T16:28
By Ina
at 2016-10-03T22:05
at 2016-10-03T22:05
By Lily
at 2016-10-06T20:13
at 2016-10-06T20:13
Related Posts
駐美記者警告你 別送小孩到美國念書
By Dora
at 2016-05-25T11:56
at 2016-05-25T11:56
駐美記者警告你 別送小孩到美國念書
By Edward Lewis
at 2016-05-24T22:20
at 2016-05-24T22:20
Re: 美國 E2簽證疑問與B1/2出差規畫
By Jack
at 2016-05-24T12:31
at 2016-05-24T12:31
Re: 決定回台灣的時機
By Frederica
at 2016-05-24T11:57
at 2016-05-24T11:57
美國 E2簽證疑問與B1/2出差規畫
By Selena
at 2016-05-24T02:44
at 2016-05-24T02:44